“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路才能走得通,更不是只有上大学才会有好工作。”近年来,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87.4%的受访者认为职普融通是重要抓手,受访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对此认同度达97.3%。85.7%的受访者认为推动职普融通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重要路径。
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增高
在本次调查中,过半受访者(54.4%)感到跟前些年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高了。其中,高职(专科)院校受访学生感觉认可度高的比例相对最高,为66.2%。
这些年,职校生逆袭成“社会精英”的案例频频出现,有的职校生逆袭成“常青藤”博士,有的职校生去名校任教,也有的在国际大赛中拔得头筹,毕业之后便被企业高薪聘请……越来越多的职校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这背后也反应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1、政策导向:
从顶层设计来看,近年来国家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包括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认可度,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优先发展新兴专业,加强紧缺专业建设;以及拓展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推动“职教高考”制度,支持职业本科教育。
这些政策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教育观念转变:
时下,每年的毕业季都有数千万大学生涌向就业市场,大学教育正从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曾经令人艳羡的研究生、博士生送外卖、跑滴滴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现象也让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相较于传统教育,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就业优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先到职业学校学习技能再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
可以说,职业教育已成为连接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桥梁,它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擅长的工作,进而在职场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生同样精彩
某高校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称:“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读不好也非要往上读,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大学、搞科研。实际上,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制造业的现代化,一定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而职业教育正是让不喜欢、不擅长理论学习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中职、高职毕业生——后者分别为95%和90%。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提及,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
单从就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鼓励学校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开设更多紧缺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同时,国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促进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注重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八维教育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凭借28年在职业教育行业的深耕经验,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前沿,陆续开设了人工智能、游戏、物联网、大数据、国际新媒体、传媒等十五大热门专业。
学校拥有庞大的项目实训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这种紧贴行业需求的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未来顺利融入职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投资于自我成长,掌握一门精湛的技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始终拥有立足之地,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