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如今的大学生也被“卷”入这场时代潮流。
大学生超2亿,遍地大学生的时代真的来了
2000年新世纪第一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每十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仅有3611人,比例在3.61%,也就是说一百人里不到4个大学生。二十年过去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每十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为15467人。比例在15.5%。
二十年来,大学生的百分比翻了4倍多将近5倍。大学生的总体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考虑到0-14岁的未成年人还有2.5亿,15-22岁之间的数量未知,那么在成年人中,大学生的数量其实更多!最少是20%!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遍地大学生的时代真的来了!
对于国家而言,这当然是好事,人口素质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就未必是那么幸福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了空前的地步,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突破新高,市场上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大学生的供给远大于企业需求,因此注定有一部分人无法就业,导致“内卷”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内卷?
什么是“内卷”,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质变的量变、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干货的灌水、没有创新的爆肝、没有利润的业绩等等,压得人喘不过气。
说起内卷最早的出处是从刷爆朋友圈的几张“内卷”图片开始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
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出现在了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
总而言之,是一种大学生非理性内部竞争的一种现象。
当代青年如何反内卷?
其实内卷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因为个人没掌握过硬的技术,当竞争不过别人,就会形成内卷现象,于是就诞生了996福报、007上班时间。那么,面对“本科送快递、硕士跑外卖、博士当销售”的刷屏,面对内卷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年轻人反内卷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抵制焦虑、注重知识的积累
面对内卷,要心态平和,不要对自身有超出实际的要求,认清楚自己的切实需求,不要总是从金钱、权利、地位等维度评论事物的价值,重新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抵制年轻人对未来的过分焦虑。另外,我们一定要多重视行业知识的积累。除了要重视技术的提升,还应该重视行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行业知识积累会对未来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拥抱竞争,打铁还需自身硬
大家都在内卷中,我们要清楚竞争比拼的不是“量”而是“质”,不要让自己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最后锁死在无效重复的循环里。要多反思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然后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着重打造培养,确保自己是在不断成长进步,最后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来驱使自己前进。
投身新兴行业,换道超车天地宽
马云曾说过:我不相信弯道超车,基本上是十超九翻,我们应该换道超车。今天的社会,蓝海并非没有,只是大部分人的眼睛都盯着那些红海行业,试图从中杀出。所以我们需要开阔自己的眼界,从固有思维中跳出来,寻找新兴赛道的产业或市场,让自己有更多的就业选项和生活方式。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职场上的“360行”正在不断更替,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无人机驾驶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这些闻所未闻的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职业正在悄然兴起,也让年轻人多了一分选择的底气。我们大可以雕琢一个差异化的自己,或许就有另一片广阔天地等待自己有所作为。
转载自八维说头条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