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本应该是沟通双方的语言和想法的交流,是双向的,如果是一方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只是被动的接收,这就不是沟通,而是灌输。沟通其实就像是两个人在打网球。当对方把网球打过来时,你可以直接接球,也可以等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直接接球的方式,相当于在沟通中直接回应孩子的话;让球在地面弹一下再接回去,相当于处理了对方的情绪之后再回应。
曾经有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居然有六成以上的家庭亲子沟通不好,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或者不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父母平时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主要问题是亲子互动一不小心就进入了对立状态,“你怎么就这么不听我的话!”“你能不能不再磨磨蹭蹭了!”“你怎么就笨得不开窍啊!”类似这种容易伤害孩子心灵的话非常容易脱口而出,让彼此之间陷入沟通的误区,于是让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而很多孩子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那么怎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呢?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不妨尝试采用上文提到的网球模式。
首先父母要做到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回应
要承认父母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是不同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是对情绪进行管理、抑制和分析的能力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说在父母眼里,孩子经常会变得蛮横无理。
面对这种客观事实,父母理应有成熟的处理情绪的能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其实完全不对等的沟通。父母理所应当的担负更多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孩子年龄小,往往不会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在和父母沟通过程中只会简单的直接把球回给父母。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判断,如果孩子正在生气、感到自己委屈、难过、父母首先关注并处理释放孩子的情绪,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和爱他。
其次父母在跟孩子在沟通时要做到只说感受不带指责
如果家长完成了第一步,孩子也就会感到自己的不良情绪被父母接受,心情也会逐渐平静下来。相反,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而是没完没了的指责、抱怨,只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这样下来父母很难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正确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接下来就是给孩子回球。这时孩子可能根本听不出来你回的话里是否带有情绪。有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只描述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不对孩子横加指责,告诉孩子自己生气的原因以及孩子的行为对自己或其他人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忍不住指责孩子或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一受到指责,就会马上进入“一级战备”的对抗状态,双方就根本没法继续有效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