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画面很多人都熟悉:父母斥责孩子不要玩手机,好好写作业,骂得狗血喷头。骂完后,却转过身拿起手机开始打游戏看视频,还开着外放,这让孩子怎么想呢?模仿常常是孩子下意识做的事情。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父母回家之后忙着看书,写笔记,而孩子在一旁忙不迭得看手机,刷视频。
再次,课外培训、兴趣班也是一样的道理。家长们没有这方面爱好,却想着周六日和晚上送孩子上几个小时的兴趣班就能学会弹钢琴或者跳舞,实在是期望过高。一个小时几百、上千元父母都舍得花,但是每周能给自己花多少钱来学习呢?包括职业上的精进。这实在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这样,我们只是讨论这样的现象。写作业、玩游戏、看视频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提供一引导孩子开始学会自主管理的时间无疑是更为有效的办法,当然在一开始需要家长的帮忙,因为孩子理性思考做选择的能力还不足,比如在假期,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帮忙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在哪里?
甚至是游戏计划,游戏本身并不是坏事,好的游戏可以教孩子学习英语,抖音和快手可以成为教会孩子打网球,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引导孩子来“驯化”游戏和视频平台,而不只是哪一道具体的题不会父母帮忙改过来。
心理学界有句话很有道理:一个人独自呆着的时候会做什么,这才是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出于别人的期望和要求。就像一株绿植,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它的枝干和藤蔓便有自己的生长方向,我们拉着、拽着想做些改变,可是它总有自己的生长方向。